魏波:以问题导向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大判断。“新时代”的判断不是从主观意愿得出的结论,而是基于对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客观事实的深刻认识之上、尤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面对的新问题的自觉认识之上而提出的。

中国的改革发展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走出了新道路、建构了新理论、完善了新制度。从国际社会的比较来看,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是大国治理的一个典范,赢得了世界的认可;从中国历史的比较来看,当今中国持续的稳定与繁荣也堪称盛世,展现出国家强盛与民族复兴的勃勃生机。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强大生命力,它是从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实际中走出来的道路,有着强大的历史合理性与必然性。坚定不移地走这条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决不能半途而废。同时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非是完成了的事业而是依然处于探索过程中,尤其是在一些根本问题上仍有待突破。所以,一方面要对现有的道路、制度与理论抱有信心,这是过去经验的总结,也是走向未来的基础;另一方面,必须认识到现实的局限和问题所在,现实中的道路、制度和理论都是不完备、有缺陷、需要继续完善和发展的。发展是更好地继承,继承本身要求发展,这是生活的辩证法,也是正确认识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辩证逻辑。

“新时代”的提出是人对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及其趋势的主观认识。社会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进程”,其中各种变量如经济技术的进步、社会结构的演变、生活方式的变化等都是“客观物质力量”,各种要素相互作用推动了社会的变迁。在此过程中,各种利益与观念的冲突等爆发出来形成了转型期的复杂矛盾。这些矛盾是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也需要通过改革发展来解决。从时代特征看,当今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文化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比如,中国已跨越经济起飞阶段、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达到小康,贫富分化、环境污染也加剧了社会矛盾。同时,随着教育的普及、信息的畅通,人们的政治认同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能力通过互联网的普及而空前提高,对执政的公平、透明、廉洁、法治有了更高要求,而传统的社会管理与统治模式也存在结构性的不适应。显然,社会生活的各种约束条件都发生了深刻的结构性变革,昭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在新的历史发展关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挑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阶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些问题既有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遇到的老问题的延续,也有在改革发展进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既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普遍问题,也有中国社会主义探索中的特殊问题。尤其是,这些问题越来越带有结构性和方向性,在现实的体制与格局下难以得到根本解决,修修补补或遮遮掩掩都只能积累更大的矛盾。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它们构成一个未知世界,而既有的理论不足以解释和解决这些问题。从问题导向出发可以看到,当今中国形成了新的问题视域和关注焦点,这是时代变迁的客观要求,也是人们主观的需求与认识变化的结果。在历史新关口,人们需要在直面问题中担当起历史使命,将将关注焦点从具体、眼前利益的狭隘视野中走出来,以国家复兴大业为根本,这样才能赢得民心、顺应大势、引领历史发展。问题视域和观察视角的变化也意味着在新的历史时空和平台下展开创造历史的活动,这便将思想与行动带入到一个新的世界之中。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被推向一个新阶段。

面对时代的严峻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以及如何做出创造性回应?解决时代问题、推动改革发展需要以新的思路、理念和行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突破,在解决核心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的重大论题。

(作者系信誉好的网投老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