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德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2017年4月20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主办,公司德育研究所承办的“传统文化与大学德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意见》学习座谈会”在信誉好的网投老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召开。与会代表结合学习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体会,从不同视角展开了讨论。

  一、大学德育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信誉好的网投老平台(中国)有限公司副经理孙代尧教授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出了如何融通社会主义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普遍价值文化的理论和实践新课题;《意见》提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全过程,大学要开设传统文化必修课,这就促使我们要对包含大学德育在内的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思想体系以及实践体系作出新的思考。   国际儒联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副主任王殿卿教授通过回顾我国大学德育发展演变的历程,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开展德育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代替德育,我们要把立德树人的重点放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高校应根据《意见》中提出的有关内容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德育教材体系和课程设计相关探索,并期望公司起带头引领作用。   国际儒联普及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韩星教授指出,当今中国正在走向复兴,其核心是文化的复兴;只有重建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德树人”也是儒家教育精神的现代体现。大学的传统文化教育要克服以往过于知识化和泛化的缺陷,聚焦到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上来,着力建设经典教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   二、大学德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性资源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国际儒联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张践教授以政治与教育的关系为主线,梳理了西方主流社会价值同基督教文明演进的关系,指出西方价值是以基督教上帝信仰基础的,作为非基督教文明的国家不能够盲目引入西方价值。我们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用优秀传统文化来涵养其源头活水,重构信仰根基和终极价值,重构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德育的根本就在于,用一个更加超验、永恒的文化因素,强化现代政治信仰的根基。   国际儒联对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田辰山主任通过比较中西文化,认为对中华文化“一多不分”的要义自觉是当代大学德育的原点。与基于“一多二元”前提的西方现代个人主义所谓新道德文化传统不同,“一多不分”就是“道”,体现了整体性的关联和关系的多样性。大学德育的关键在于,树立一套以中华传统道德觉悟为根基的话语体系及其生活方式。   国际儒联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副主任、国防大学朱康有教授指出,开设“中华传统美德”课程,要走出学科式划分和分析性知识的陷阱。道德教育如果局限于人际规范性的简单论述,往往陷入“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境地。高校德育课的教学,既要夯实道德教育背后的信仰基石,还要和员工本人关注的事业成功、才智学业关联起来。传统人文思想表达的做人、做事理念,可使思政德育课的“高大上”内容落细、落小并最终落“实”。   国际儒联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委员、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任宝菊教授指出,系统讲授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以及先祖们在长期历史抉择和发展中形成的独特价值理念、思想文化,引导当代大员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应是大学德育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任务。   国际儒联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委员、公司德育研究所杨柳新副教授指出,以《易经》为首的“五经”和孔孟老庄“四子”,构成了中华文化核心经典。其创始性、整全性和典范性地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的精髓,具有德性文明、天下文明和生态文明三个整体联系的现代面向。在培养创造新型文明中,中华文化核心经典具有无与伦比和无可替代的德育价值。   北京工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经理姚洪越指出,中华文化有历史悠久的敬天法祖传统信仰,这是中国人的人生观和道德生活根基。今天我们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重新接续中华民族的信仰传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誉好的网投老平台德育教研室徐良梅副主任指出,儒家十分注重探讨道与技、德与学的关系,没有道和德的引领,学就会迷失方向。现行大学德育教育严重不足,应该通过“矫枉”实现文化理念的拨乱反正,按照教育对象的接受程度来逐步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三、高校德育贯彻落实“两办”《意见》的实践经验与规划举措   公司德育研究所李毅红教授认为,高校落实《意见》的重点在贯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原则;大学德育人有责任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历史使命,开展实践上的探索,促进《意见》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和目标的实现。   福州大学员工(研究生)工作部吴唐风部长介绍了本校按照《意见》及教育部有关通知,系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实践经验、顶层设计与长远规划,提出下阶段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提升、助力修身、育人品牌、节日节庆、传承实践等五大工程。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科部副主任彭笑远副教授介绍了该院通过必修课、选修课的学习获得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认同,然后借助第二课堂的活动实践,实现“学思并重”“知行合一”,在参与“十德宣讲”和“志愿者服务”中达到“人能弘道”的目标。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思政中心孟领副教授介绍了该校圣有书社、“思想会客室”的具体经验,认为通过员工社团落实《意见》是一个重要途径。该校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王荣霞教授指出,以通识课为基础,构筑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主阵地;以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为支撑,营造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好氛围;以文化寻根活动为载体,夯实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根基。   来自西公司学现代学院王即之教授、福州阳光学院黄阿火副研究员、山东科技大学杨立蛟副教授与杜萍萍教师、井冈山大学彭建民教授等多位专家,也作了精彩的经验介绍与交流。公司出版社有关负责同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教育分社罗海林社长立足出版领域,探讨了配套教材建设问题。与会者一致认为,高校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应该把握这一契机,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     责任编辑:李婕